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内的一家服务平台。 徐方盛 摄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在长三角重点打造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各区域资源丰富、发展活跃、创新能力强、辐射能力强的引领前沿板块,更为全国输送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记者近日前往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双区合一”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感受江苏的“开放图景”。
【现场探访】
11月14日上午,从南京城区出发,驱车沿江底隧道穿江而过,一片新城跃然眼前。这里的建筑物形态各异,特别是江边一个圆形建筑,与自然江景和现代城市融为一体,这是采访组的第一站——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现代金融等产业。”讲解员一一介绍自贸区发展情况。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上半年,南京片区所在江北新区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3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23%。
一个走在改革前沿的试验片区,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带着疑问,记者继续探访——
与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相连的是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刚有人走进服务大厅,就有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办理什么业务,随后引导其到对应窗口办理。
在国际人才服务中心窗口,几位外国友人刚办完业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京片区通过整合窗口、流程,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工作类居留许可一窗一站式联动办理,两证同时领取,同时审批时限由两证2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
不仅如此,南京片区不断加快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比如,首创全国“海外仓离境融”服务模式,海外仓出口企业贸易融资3个工作日即可到账;推行“保税仓库出入库全链数字监管新模式”,出入库审批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短至半小时;推进新能源汽车出口业务成为外贸新增长点……目前,南京片区累计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用一批改革创新举措打开开放新格局。
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墙,可以看到布满存储器的机房。这里存储了江苏3万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涵盖全省人口的健康档案。
在该平台的实验室楼层,一批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实验。平台工作人员刘植花介绍,“我们这里建设有基因测序中心、大数据中心、质谱检测中心、新药检测中心、基因与细胞实验室等,能满足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研发链条上的全部需求。”
服务支撑给产业发展带来动力。刘植花说,该平台牵头成立生命健康产业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联盟,吸纳22家企业、科研机构、技术平台加入,累计为长三角区域生命健康企业提供智能化线上预约服务4000余批次,减少固定资产投入近百亿元。
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贡献了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约30%的产值,记者透过南京片区一个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看到江苏发展医药产业的信心。
在园区内,这样的服务载体还有很多。驱车几分钟,就来到国家集成电路芯火平台。“我们平台围绕芯片所需的公共技术、人才培养、芯机联动构建专业化服务。”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介绍,该平台已累计提供技术服务2.1万余次,支持项目研发600余个,服务额近5亿元,助力4200余位高端人才集聚江北新区,为产业链企业提供全要素服务。
据介绍,南京江北新区自2015年设立以来,已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0余家,“芯片之城”初具雏形。
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不断放大“溢出”效应,实现“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的目标。看着一幕幕开放、包容、高效的改革场景,听着一项项大刀阔斧敢为人先的改革举措,记者也有了答案:好的服务机制引来“金凤凰”,开放的胸怀更能让“凤凰”驻足,多项首创性制度创新成果和服务平台建设,正是江苏自贸区把握开放新机遇的最佳诠释,这里值得被选择!
【新闻纵深】
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4年,累计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3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正是在全国推广的成果之一。
让制度创新的红利转变为产业发展的动力,这是开放南京的生动一角。作为全省唯一叠加“自贸试验区 服务业扩大开放”两大国家开放战略的城市,开放南京势头正劲——近3年外贸进出口连续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实际使用外资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一。
无论是通达全球、货畅四海的对外贸易,还是牵手全球、磁吸外资,在江苏经济版图上,内联外畅的“开放优势”始终是其发展的不变基因。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亮眼底色。近年来,江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攻坚克难,江苏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双向投资合作稳中提质,一系列对外开放新高地拔地而起,一块块制度“试验田”变成“高产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形成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得到全面拓展。
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内外贸形势严峻。开放大省江苏如何稳定市场预期,逆风而行?
拓资源、优市场,高质量“引进来”、强有力“走出去”……今年以来,江苏承压而行,出台“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4条措施”,在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的同时,推进全省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创新发展,大大拓宽企业市场渠道,为开放发展破除“藩篱”。同时,应对全球需求走弱的压力,求新求变,构筑新优势、积攒新动能——功能性机构、全球总部、联合研发等成为外资奔赴江苏新的关键词。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外贸进出口3.83万亿元,同比虽下降6.5%,但降幅较前8个月收窄0.7个百分点。从环比看,9月份江苏外贸进出口4681.3亿元,同比降幅收窄至1.1%,环比增长5.1%,外贸进出口规模连续5个月实现环比增长,彰显出开放大省的经济韧性。
“我们将牢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总目标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有效发挥重大战略叠加、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大、开放程度高等优势,聚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将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立足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共赢开放等“五个开放”,江苏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由开放大省迈向开放强省。
【记者观察】
今天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主动敞开大门,拥抱发展新机遇。开放的基础在于祖国的强盛,经济大省江苏对外开放发展具有先天优势,为实现更高质量对外开放,江苏人敢为人先,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变革,成果值得肯定,经验值得吸收。
江苏自贸区把制度创新核心任务与重点产业发展、开放功能培育、创新要素集聚结合起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特别是立足产业需求、聚焦自由便利、完善创新生态,一项项“红利”使得江苏成为各国优秀企业和人才无法拒绝的目的地,自由贸易区也成为助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青海作为古丝绸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抓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几年间,填补了多项对外贸易的空白,贸易“朋友圈”越扩越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也成为苏青两地加强开放协作的新舞台。
青海日报记者 芈峤 张多钧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记者 付奇 许雯斐
编辑: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