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就是稳住了全市经济的基本盘。江苏省盐城市全力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多项惠企纾困政策,并结合盐城实际出台了多个地方“政策包”。随着一项项惠企纾困政策的靠前发力,广大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明显,为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直达 护航“盐城智造”走出国门
12月13日,走进新石器(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的无人车生产基地,一股浓浓的高科技感扑面而来——在厂区道路上,各种电动新型无人小车安静地来回穿梭,技术人员在路边通过便携式设备监控着车辆的各项参数;在两间占地面积各8000平方米的“未来工厂”内,一辆辆无人车在机械臂的挥舞下等待下线。
从2018年企业在北京初次创立,到2019年首辆无人车研发下线,再到去年3月公司将生产基地整体搬至盐城……新石器(盐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景瑶说:“公司之所以能够迈上发展快车道,离不开盐城市源源不断的关心和支持。”
为打造综合最优的政策环境,盐城市根据各相关单位自身职能定位,推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企业等配套政策,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具体举措,相继出台“市56条”“民营经济发展20条”“促消费12条”“盐政20条”“服务业10条”等惠企政策,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刘景瑶告诉记者,公司之所以选择盐城作为生产基地,就是看重盐城对于推动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力。“就在不久前,盐南高新区派出专人协助我们办理无人车的路权手续,‘最走心’惠企政策的出台,办事‘速度’的加快,服务‘温度’的提升,让我们在盐城投资很放心、工作很安心、生活很舒心,也激励着我们将企业做大做强。”
如今,一辆辆外形时尚的白色四轮小车循规蹈矩地穿梭在盐南高新区的楼宇间,没有司机,却能招手即停,扫码即取的半透明车身内装着饮料、便当、零食……“底盘平台化、用途定制化”,秉持这一思路,新石器的市场也得到了广泛拓展,一辆辆代表“盐城智造”的新石器无人车已涉足物流、零售、安防等多个领域,并成功落地全球13个国家、40个城市、100多个场景,累计安全行驶里程逾500万公里。
谈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刘景瑶信心满满,直言在盐城体会到了一流的营商环境,感受到政府为民营企业办实事的决心和诚意,在种种利好的加持下,他期待着明年进一步扩充产能,让更多代表着低碳绿色的“盐城智造”走出国门,闪耀世界。
“线下 线上”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11月1日,盐城市迎来首个“盐城企业家日”。在当天召开的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盐城优化营商环境再“加码”,发布《盐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盐城12345热线“企求速办”工作规则(试行)》等系列新政,提出要加快办事“速度”,提升服务“温度”,把握监管“尺度”,提供“最周到”服务,营造“最适宜”生态,配套“最走心”政策。
为把政策措施宣传好、宣传透,让各市场主体能够全面了解,盐城以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措施知晓度。按照“一个部门领衔一个县区”原则,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商务局、文广旅局、市场监管局、金融监管局、税务局等11个部门,组成11个政策宣讲团,赴全市11个板块,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宣讲政策。
此外,盐城市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依托“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聚力数字化优流程,持续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行”不见面审批集成改革,全市95%以上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与此同时,以“企业诉求、一号直达”为定位,集成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涉企诉求管理等功能,通过12345热线、“一企来办”等平台,做到接诉即办、一哨联办、一办到底,常规问题4小时内响应交办,咨询类、求助类、投诉举报类事项分别在1个、5个、7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疑难问题联动各涉及部门协同解决,必要时提请市政府研究会办,定期通报承办单位诉求事项办理情况,精准回应企业诉求关切。
“在盐城,企业办事不求人”已成为常态。
让“人找政策”成为“政策找企”
盐城市出台的“民营经济发展20条”等政策,在制定时都充分征求了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可以说是盐城历史上针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大限度、最强力度、最暖温度”的政策。
如何让政府惠企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让企业充分了解政策并且用好政策?政策千万条,不落实就是白条。
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送给企业的不只是“白纸黑字”,更是“真金白银”。市相关部门单位结合各自职能,拿出实招,坚持做好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主动推送企业,让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真正做到集成直达、即申即办、免申即享,让“人找政策”成为“政策找企”。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要始终从民营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把“政策大礼包”送到企业心坎上,不断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前行动力。随着“盐诚办”营商环境品牌的进一步擦亮,越来越多来盐在盐的投资兴业者将更真切感受到“盐有信,瀛未来”的归属感。
刘君健
编辑:洪云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