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侯天卉 文 / 摄)在南京栖霞区尧化街道王子楼社区尧顺佳园小区里,总能看到一位坐着轮椅拿着手机拍摄的老人,他叫曾少勤,今年 71 岁。每天,他用图片、视频、文字,记录社区里的点点滴滴。
△曾少勤(右)与社区工作者讨论视频剪辑
" 看,这是今年总结社区工作的视频,我刚做的。" 拿出手机,曾少勤老人向记者展示着即将完成的短片。近 25 分钟的短片中,195 张照片和视频整齐地罗列在编辑栏里,转场、字幕都已一一添加完毕,身前的木桌上还整齐地码着一摞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些都是我根据照片整理、采访、编写的文字材料,想要通过这些文字传递一些暖意。" 完成这样一条视频,他花了差不多一个多月时间。
△曾少勤的手稿
出生于 1949 年的曾少勤与新中国同岁,是一名有着 34 年党龄的老党员。2018 年加入栖霞区尧化街道 " 老党员工作室 " 后,就有了用视频反映街道、社区工作的想法。" 我行动不便,得到了街道、社区很多照顾,但有很多居民并不太能够理解社区工作,我们的志愿者、社工的工作常常遇到阻碍,我就想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儿。"
△正在用手机操作视频剪辑
活到老,学到老,年逾古稀的曾少群对于网络平台的新兴事物,钻研劲儿丝毫不输年轻人。2016 年,退休在家的曾老在街道老年学习班学习了智能手机的使用,渐渐对视频制作产生了兴趣。每天下课回到家中,曾老就一头扎进房间,琢磨起如何构思、剪辑社区故事。
" 我的视频主要以社区工作为主,当然还有我自己身边的一些小故事,片长从 8 分钟到 25 分钟不等,现在差不多已经做了快 50 部了吧。" 曾老自豪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些视频制作完成后发布在社区群、朋友圈、党员群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制作的《银龄》三部曲,还得到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展播呢!"
打开手机相册,曾老开起了玩笑," 我的小手机跟着我压力也很大啊,负荷太重了。" 因为腿脚不便,这些制作视频用的素材有曾少勤自己拍摄的,也有从社区工作者手中要来的。每天为了将这些照片分门别类的归档,曾老就要花上至少两小时的时间。
△行动不便的曾少勤靠轮椅出行
在曾少勤看来,他所做的这些和社区工作者们比起来只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是以一名普通居民的视角去支持社区的工作,让群众们了解社区都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的社区工作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住在这里 8 年多,我见证着小区的变化,都是街道、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一点点干出来的,我很想把他们都留存下来。"
在尧化街道,像曾老这样关心社区、关心百姓的老党员还有很多。针对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利益诉求多元、管理难度较大、一线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尧化街道在全街社区成立了 13 个 " 老党员工作室 ",吸纳 210 名老党员担任驻室成员,以此带动老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除了 " 老党员工作室 ",尧化街道还搭建起 " 互联网 支部 " 新平台,组织社工、志愿者辅导老党员操作智能设备,助力老党员运用 " 掌上云社区 " 开展 " 不打烊 " 服务;打造姚坊门老党员 " 时间银行 " 志愿服务新品牌,建立 " 爱心账户 ",捐赠志愿服务时间;设置 " 暖心驿站 " 新项目,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创新 " 民情小账本 " 新举措,动员驻室老党员加入 " 网格化 " 治理行动;建立 " 统一坐班日 " 新机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调解各类矛盾,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编辑 苏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