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锡市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一大批生态宜居、环境优美、和谐有序、“新江南人家”特色鲜明的村庄脱颖而出。美如画卷的自然风光,质朴恬静的田园景色,远离都市的繁华喧嚣……乡村,已日渐成为人们寻觅田园牧歌、休闲休憩的“理想地”。
规划先行,绘就“如画乡村”新图景
一叶小舟,一段美谈,流水所至,皆是浪漫。40年前,北影出品的电影《一叶小舟》将上世纪80年代初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谈村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40年后,通过现代“美丽农居”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行动,谈村将一幅彰显产业特色、厚植文化底蕴、留住乡愁记忆的当代“新江南人家”风光美图铺展在世人面前。
经过前阶段的大力整治,一幅和煦的田园美景正在江阴市长泾镇南漍村的南北圩自然村上演。“到了周末,其他村的村民都慕名而来。”“心情好、身体也好,日子越过越舒畅了。”看着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发自内心地满意。
融合了乡风底蕴、农耕文化的特色墙画,地头墙边作为挂饰布景的农耕器具,富有当地特色的健身公园和停车广场,无不诉说着锡山区羊尖镇焦言村村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近年来,通过整治环境、修筑驳岸、出新墙面、增添绿化等整治建设,焦言村以洁净美丽、宜居宜业的新风貌被纳入界州特色田园乡村村域范围,成为网红打卡地。
现如今,随意到无锡的乡村走走,就能领略到“远看是风景、近看是公园、体验是农业、回味是乡愁”的新江南鱼米之乡的美丽意境。那么,这些从诗画中走出的村庄是如何打造的?
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是龙头。无锡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统筹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率先在全省编制“五园五区六带”发展规划、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再加上镇村布局规划和规划发展村庄规划,形成“多规合一”态势。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和其他一般村等不同村庄分类,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明确规划发展村庄的区位、规模和发展定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五园五区六带”规划划定了全市农业农村的重点发展空间,要在市域层面统筹推进农业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集聚优势资源,有机衔接串联农业园区和城乡融合先导区,精心打造“五百里最美乡村风光带”。这其中包括五个具备国家级实施水平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五个“三生”交融的城乡融合先导区、六条串联浓郁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风光带。由市、6个市(县)区、49个镇(涉农街道)三级联动编制的“农地合一”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则摸清了耕地及基本农田、园地等底数,各镇、村依此明确了农业园区发展方向、范围,让农业发展有了微观抓手;与现代农业专项规划协同推进的村庄规划,将使乡村各类用地规模和比例更优化、合理。至去年底,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已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统筹推进,打开“和美乡村”新格局
“塑形”更要“塑魂”。近年来无锡以打造建设富有江南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江南人家”为目标,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率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率先实施全市域长效管护“红黑榜”评价制度,率先在苏南地区推动“美丽农居”建设,通过一系列行动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和乡村治理和谐度,形成由点及面、整体推进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格局。
去年,158个规划发展村启动“美丽农居”建设,1980年前所建农房得以全面改造。全市大力开展农村厕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态河道等项目工程建设,全市农村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今年,无锡继续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增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影响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美村长效管护达标建设行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红黑榜”测评制度等一系列行动一一得到部署落实。上半年数据显示,评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红榜村40个、黑榜村20个,全市镇(涉农街道)、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已完成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工作13513户,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42.66公里,启动98个规划发展村庄“美丽农居”建设任务,到2025年市区规划发展村庄基本完成“美丽农居”建设。
7月以来,全市各板块掀起了“三清三治”专项整治行动的热潮,确保到年底,所有村庄干净卫生、公共空间井然有序、农厕建设改善提升、农田风貌整洁美观,并将制定城乡一体的环卫作业质量标准等考核办法,实施城乡一体化招标作业,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颜值”和“气质”同步提升,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内外兼修,让乡村因“美”而兴
乡村旅游已成为农耕文明重新回归、抚慰现代人心灵的方式。作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宜兴市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形成了山区风情、水乡风韵、渎区风光等美丽乡村示范带。
这个夏天,就有不少城里人选择投入宜兴乡村的怀抱,去乡野间溯溪玩水、赏景露营、晴耕雨读,乡村精品民宿更是“一房难求”。漫步洑西村龙山民宿村,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串联着一个个风格独特的农家小院,构成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简洁明朗的标识牌及数智导向标识,诉说着这里的贴心与温度……龙山自然村正日益成为自带ip流量的民宿聚集地。在远离城市的茶海秘境、绵延至天际的茶田之上,一处集农家书屋、咖啡茶歇于一体的上坝驿站是懂生活的丁蜀人献给过路游客的一处诗意田园,也翻开了上坝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篇章。去年,全村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户均收益50余万元。
乡村旅游“热”力十足的背后,正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但是,之前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乡村美与农民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那么,如何将乡村打造成村民满意的居住地、游客向往的目的地、创客聚集的梦想地呢?去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的《无锡市乡村建设美学导则》给出了方向。《导则》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美学”概念,明确了要以“美”为线索统筹考虑乡村规划设计、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乡村不同的资源禀赋,运用美学理念打造不同的乡村意象,避免乡村建设出现碎片化、同质化、重物轻人等问题,让乡村向美而行、因美而兴。上个月,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的师生首次走进乡村,来到谢埭荡村、桃源村、大坊桥村、上坝村和三洞桥村,开启了一场“风景制造”之旅。他们在保留原生态乡村景观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人文资源特点,加入新的美学要素,让乡野风貌与美学艺术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兰亭、旋鼓、春水渡、荷悠荡、水绕……这一件件光听名字就很美的艺术作品,生动践行了美学导则“原真性、在地性”等原理,也为具有江南特质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开了新思路。
去年,首批“中国无锡最美村庄”名单隆重发布,全市29个最美环境村庄、14个最美产业村庄、7个最美风尚村庄脱颖而出,它们既满足村庄风貌、长效管护、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社会治理5个方面的“共性指标”,亦在最美环境、最美产业和最美风尚等“个性指标”上可圈可点。(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