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3江苏民政交出亮眼答卷——
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画卷
2023年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系统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民政工作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为主线,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奋力推动江苏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在全国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我省再获优秀等次。
这一年,江苏民政系统以实干作答、用实绩交卷,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
这一年,江苏民政系统坚持人民至上,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民政服务实现新提升,不断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高品质生活。
这一年,江苏民政系统坚持守正创新,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难题、增活力、提质效,在创设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实施民营养老机构纾困补贴、发挥慈善救助作用等方面率先探路。
这一年,江苏民政系统坚持固本强基,持续加强民政法治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补短板、防风险、促发展,持续筑牢民政事业长远发展根基。
这一年,一幅幅民生幸福的愿景图,正在变成江苏大地上可观可感的实景图。
学思想见行动,凝心铸魂勇担当
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对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民政工作全领域、全过程。
省民政厅党组领学带学促学,举办相关专题读书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多次交流研讨,推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聚焦群众之盼、改革之难、发展之需,确定7个重点课题,由厅领导班子成员领衔,深入13个设区市、49个县(市、区)、114个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民政服务机构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深入分析查摆民政工作的短板弱项,制定“问题清单”18条,开展专项整治、推进成果转化、推动问题解决。制定“为民解忧办实事”9个民生项目清单,深入开展“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行动,着力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在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上,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的实际成效。
通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江苏民政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意志更加坚决,践行党的初心宗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举措更加务实,心齐劲足、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凝聚起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温情救助,扩围增效兜底线
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省政府出台《关于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省民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强化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目前共保障低保对象64.6万人、城乡特困人员20万人,开展临时生活救助16万人次。13个设区市全面完成提标工作,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847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切实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更加完善。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管理办法,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建成全省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涵盖监测对象127万人。将低收入人口信息与教育、就业、失业、残疾、殡葬等信息共享比对,开展监测预警,对符合条件的主动发现,及时救助。
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更加深化。开发上线“苏易助”移动端应用,实现民政社会救助“网上办”“掌上办”“省内通办”,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便捷。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省民政厅联合省医保局、省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组织,推进实施困难家庭儿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慈善光伏照万家”乡村助困、“苏慈助医——低保对象补充医疗救助”等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帮扶助困中的积极作用。
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更加有力。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长效机制基本建立,23.6万特殊困难老年人纳入定期探访关爱服务范围。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8.5亿元,分别惠及73.7万人、75.7万人。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2.2万余人次。联合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救助寻亲服务体系建设,全年共帮助355名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成功,落户安置身份不明的长期滞留人员143人。
打造“苏适养老”,精准发力出实招
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品牌。优先发展原居享老,全省建成家庭养老床位近2万张,“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11万户,为330万位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全力做实“社区安老”,共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8万个、建成运营各类老年人助餐点8145家,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街道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引导促进“机构颐老”,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35家,设置机构床位40.8万张,机构等级评定通过率达70%以上。积极打造农村养老服务阵地,建成县级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129家、标准化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36家。
厚植“苏适养老”人才成长沃土。会同人社部门,在全国首开先河,建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开展首批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打通养老服务职业上升通道,破解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瓶颈,取得重大制度突破,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关注报道,在行业内外引发积极反响;开展技能等级认定,考评认定一级、二级养老护理员,填补了养老护理高技能人才空白。成功举办2023江苏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训,提高全省护理员队伍服务质量和技能水平。
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率先实施民营养老机构一次性纾困补贴政策,2023年再次发放1.25亿元,为稳定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成功举办第12届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打造高层次养老服务交流展示合作平台。
守护“苏童成长”,多元关爱聚合力
加强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坚持兜底、关爱两手抓,全省共保障困境儿童47.13万人,集中供养和社会散居孤儿平均养育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729元和2069元,保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有效运转,并实行“四色”分级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排查和关爱服务行动,全省2.8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实现委托照护协议签订和监护职责履行全覆盖。
提升儿童福利工作水平。深入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出台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20家儿童福利院全部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目录,8家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教办学点。2名选手在全国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荣获一等奖。大力推进基层儿童工作者队伍能力建设,编制儿童主任实务手册,研发训练课程体系,成功举办首届江苏省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带动全省2.1万名儿童主任岗位练兵、增强本领,向着专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了儿童主任的社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
完善“苏童成长”协同关爱机制。联合有关部门连续4年开展“爱心暑托班”项目,开设办班点2148个,覆盖90%以上的乡镇街道,服务儿童7万余人。依托市、县、乡三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链接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机构,建立社会践习教育体系,通过一年建机制、聚合力、融资源、强队伍、优服务等试点工作,遴选“苏童成长”社会践习基地425个,命名30个示范点,开发践习项目1864个,开展活动4270余场次,有力促进困境、留守等特殊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深化基层治理,服务大局助发展
持续推进“融合共治”改革。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村级组织减负增效。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指导19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开展实验探索,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开展城乡社区“五社联动”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全省登记社会组织达7.6万个,总量多年居全国第一位。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联合印发通知,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制定印发社会组织登记工作指引、社会团体换届工作指引等文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和评比达标表彰,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持续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工作。评选出首届100个“江苏省先进社会组织”,成功举办2023长三角社会组织协同发展大会暨江苏省社会组织展示交流会,示范带动全省社会组织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治理第一线、公益慈善最前沿等方面汇智聚力,全年社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452个,投入资金5.15亿元;开展就业服务活动2329场次,推动会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9万个;行业协会商会减免收费2.3亿元,惠及企业9.9万家,有力服务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持续繁荣慈善和社会工作事业。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全省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达817家,总资产超过292亿元,慈善信托备案累计76单,初始备案财产规模3.04亿元;注册志愿者2200万名,共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2.5万人。实施“阳光慈善”工程,开展“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主题宣传、“99公益日”等系列慈善活动。全省各级举行“慈善一日捐”活动,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捐款,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进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点建设,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2023年福利彩票累计销售133.15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38.71亿元。
做优暖心服务,办好实事惠民生
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2023年,我省民政部门共承担9项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共为4.29万户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设置家庭养老照护床位2682张,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1.06万人次,改造提升116个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553个社区助餐点和1043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改造提升并运营120个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新增城乡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100个;创建112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改造提升和新建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项项民生工程竣工,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化作一股股直抵人心的暖流,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弘扬传承地名文化。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意见,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完成“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国家试点任务,同步确定13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积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共完成乡村地名命名2150个,助力乡村振兴。着力加强地名文化保护,赓续历史文脉,评选并发布2023年省级地名文化遗产157个。
更好保障“逝有所安”。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公墓管理办法》,扎实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大力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各地2023年共完成350个殡葬领域为民办实事项目。组织开展丧葬礼俗改革试点,引导群众绿色殡葬、文明祭扫,树立文明新风尚。
持续深化婚俗改革。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达到43家,全省16个婚姻登记机关把办理大厅搬到环境优美的公园景区,建成户外颁证基地65个、婚俗文化馆15个、婚姻文化创意街区13处。拓展实施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2023年共办理结婚登记45万对、离婚登记16万对,其中跨区域婚姻登记13万对。上线公民婚育户“一件事一次办”,让婚姻登记服务更温馨、更便捷。
春归万物踔厉奋发,风暖踏新笃行不怠。江苏民政系统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知重负重、勇毅前行,践行“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更好履行新征程民政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以实际行动和过硬成果推动江苏民政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助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把习近平总书记描绘的美好蓝图变成江苏大地上的生动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