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共一大纪念馆门口,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手杨涵,现场演奏了《走进新时代》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琴声悠扬悦耳,吸引着八方来客。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共一大会址就在黄浦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一年参观人次超百万的“红色地标”。
几百米之外,在百年石库门小区西成里,党员居民余美宝正站在弄堂里,向走进小区寻踪的游客讲起西成里的故事。这几年,西成里经过一轮轮“微更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小区历史风貌更为凸显,成了游客的“打卡地”。生活惬意的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向游客传播发生在黄浦区的红色故事。
黄浦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与悠久绵长的革命文化。这里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共青团的发源地、《义勇军进行曲》的唱响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的升起地……红色基因刻入黄浦区的肌理,融入黄浦人的血脉,促进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与道德观念上团结在一起,锻造出黄浦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品质。
红色是上海文化最鲜亮的底色,黄浦区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对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育。
已完成修缮的中共一大会址,以更好面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毗邻会址,中共一大纪念馆也已进入建设收官阶段。在周边区域,黄浦区在紧锣密鼓地打磨每一处细节,以彰显这处红色地标的精神气质,进一步丰富参观者的体验。
红色文化融入寻常生活,更易入脑入心。在南昌路上,黄浦区将红色遗址的修缮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结合,提升了街区、小区的品质,让居民以住在这里为荣,也吸引了市民游客来这里旅游参观,感受心灵的震撼;区内的红色资源被串珠成链,从“零散展示”到“整体展览”,打造出整区域的“红色露天博物馆”,黄浦区以“红色火种,从这里点燃”为主题,推出了3条红色微旅游行走线路,覆盖近20处红色史迹,带动更多人重走这片热土上的信仰之路、奋斗之路。
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红色基因浸润在黄浦人的血脉中,潜移默化间推动兴起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热潮。
青少年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黄浦区在青少年中厚植红色基因:让党史教育“时时都是关键期”,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推出了红色绘本、童谣、游戏;让“人人都是播种者”,以微型广播剧形式呈现“空中课堂”,由老师和同学演绎党史故事。红色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他们主动走上街头成为志愿者,主动走进密布的红色场馆看一场主题深刻的展览、观一场意味深长的演出……
群众是文明实践的主力军,城区文明活力的持久也来自群众的支持、参与。黄浦区积极动员全民,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近年来,黄浦区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6人、中国好人7人、全国最美志愿者2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个、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榜样”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全区形成了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风气。
城市文明实践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黄浦区注重破解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精准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黄浦区,老旧住房集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一直是黄浦区最大的民生。绍兴路上,百年石库门小区金谷邨,今年经过了“微更新”。更新后,设施齐全的独立卫生间、理清电线后露出的蓝天、处处透绿的“口袋花园”……都让居民们真心感慨“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旧改是天下第一难,但在宝兴里地块旧改中,黄浦区仅用122天就完成了居民100%签约,创下了上海中心城区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完成时间的新纪录。动的是房子,留下的却是居民的心。黄浦区创造出做好旧改群众动员工作的“宝兴十法”,不仅让居民圆了新居梦,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黄浦区领导说,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走在前列、不辱门楣”是黄浦区党员干部必须扛在肩、走在前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继续当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守护者、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打造和谐文明的黄浦。(记者 唐烨)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