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盐通高铁开通运营。盐通高铁开工建设以来,突破多项技术壁垒,其使用的箱梁技术和“纵移法”架梁技术均属国内首创,具有开创意义。放眼近年来江苏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多项建设技术国内国际领先,频繁刷新世界纪录。
邵丹摄
多项技术在盐通高铁首用
盐通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助力中国铁路更好地“走出去”。
盐通高铁采用了创新设计的新型简支箱梁。中国铁设总包事业部副总经理、简统化接触网授权专利者罗健介绍,这种梁较传统箱梁梁高低了0.22米,使一孔箱梁轻了约100吨,可以节省大量钢筋和水泥,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能。设计中通过bim技术,直接服务于施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智能化、全自动化钢筋加工工艺,提高了箱梁生产质量。
盐通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线采用简统化接触网的项目。简统化接触网是由中国铁设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实现了简约化、零件更加集成化,可减少30%以上的零配件数量,大大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程工期,并首次全部实现了接触网零部件材质标准中国化。该成果初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接触网技术体系,打造出具有自主品牌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装配式桥面系、智能客站大脑、一体化综合视频云平台等多项创新技术也在盐通高铁中应用,大大提升了自主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将盐通高铁打造成为助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的精品工程。
邵丹摄
同类桥梁技术遥遥领先
“十三五”期间,依靠不断提升的自主创新能力,江苏桥梁设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创造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第一。
主塔世界首次在大跨度斜拉桥上采用钢混组合索塔,主梁世界首次采用了钢-含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结构,北接线跨堤桥及滨江大道桥为世界首次采用节段预制拼装法施工的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
12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在钢混组合、隧道设计、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均有全国甚至世界“首创”。历经3年多的建设,通车后的南京将成为南京拥江发展的新地标。
“五峰山长江大桥桥位地形符合修建悬索桥的条件,但是规划预留了60多年,一直没有能力和足够的技术把握去付诸实施。”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五峰山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说。
12月11日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拿下了世界上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世界上公路铁路车道数最多、荷载重量最大的铁路悬索桥,世界上主缆直径最大的悬索桥,世界上陆地沉井基础面积最大的悬索桥,世界首座采用板桁结合新型加劲梁结构的公铁两用悬索桥,世界首次在铁路道砟桥面采用轧制不锈钢复合钢板,世界首次在正交异性板u肋与顶板之间采用全熔透焊接技术,七项世界第一。
今年7月1日通车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形成了65项专利、创造了14项新工法,在桥梁建造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五个“世界首创”,在我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是实现千米级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建造技术世界首创。二是实现2000兆帕级强度斜拉索制造技术世界首创。三是实现1800吨钢梁架设成套装备技术世界首创。四是实现1.5万吨巨型沉井精准定位施工技术世界首创。五是实现基于实船—实桥原位撞击试验的桥墩防撞技术世界首创。在世界上首次组织了原位船撞试验,可实现3公里范围防撞主动预警,有效保证桥梁和船舶安全。
不断刷新隧道建设记录
水下隧道建设技术被称为地下空间开发结构工程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隧道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努力奋斗,尤其近5年来,江苏在多项世界首创水下隧道的工程实践中,最难、最大、最长等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
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曾被多位专家称为“迄今长江上建设最困难的隧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团队在考察和研究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后,称建宁西路过江通道的建设难度将“刷新和燕路过江通道”。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宁西路项目负责人牟政说,一方面,由于浦泗路至江北大道段需跨津浦铁路及京沪铁路,受控于南京北站选址等环境因素,建设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这条过江通道在江底通过的地形非常复杂,尤其是盾构机将经过一条70米左右的地裂破碎带,这是此前没有遇到过的。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北分别连接江阴市和靖江市,全长约11.8公里。它是全国长度排名第二的长江隧道,中国内地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国内承受水压最高的水下隧道。
“项目建设起点高、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大。”省交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技术部门重点将在高水压大埋深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质量工艺、绿色建造、智慧运维和生态环保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努力将项目建成交通强国建设江苏样板标志性工程、中国高水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创新工程、国际领先智慧建管养技术综合应用品质工程、国际首创流动宜居环境空间的绿色隧道示范工程。
交汇点记者 梅剑飞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