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活力盱眙、宜居宜游的美丽盱眙、向上向善的文明盱眙、有滋有味的幸福盱眙——寒冬时节,走马盱眙大地,处处涌动着建设“四个盱眙”、建成南京都市圈北翼绿色增长极的澎湃激情。盱眙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孙志标说:“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盱眙统筹兼顾、齐头并进,让高水平全面小康更富‘含金量’。”2019年底,盱眙6.04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18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68个低收入村实现“双出列”,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全面达小康任务。
创新创业添活力
近年来,盱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打造各类吸引资源集聚、促进项目升级的优质平台,构建了以宁淮特别合作区和经济开发区为两核,以港口产业园、天泉湖旅游度假区、凹土产业园为支撑的“2 3”空间布局。
“以前只有5条硬质化路面,现在不仅有了燃气、蒸汽、污水等地下综合管廊,还建成3座变电站。”盱眙县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长陈军说,“目前我们获得了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2年盱眙启动宁淮新兴产业科技园建设,2019年上升为宁淮特别合作区,成为继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后全国第二宗“工业飞地”。该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破题探路,吸引了以南策文、都有为院士等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国内外顶尖创业创新团队落户,成为江苏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
宜居宜游寄乡愁
盱眙在“宜居宜游”四字上下功夫,相继启用一批公益性场馆、建成开放一批休闲场所、投资落地一批商业地产,既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又让四面八方的游客流连忘返。
据统计,近年来该县建成大型公共体育场馆3座、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主城区社区家家建成活动中心,安装健身器材50处共400余件,74个行政村均有篮球场;镇街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所覆盖率达100%。
作为山水兼备的城市,2017年盱眙县提出“泛产业融合、全域化旅游”理念,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天泉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两区”创建,全力打造百亿级文体旅产业。今年“十一”期间,盱眙铁山寺、第一山、明祖陵等景区游人如织,家住兴化的张雯雯在网上看到盱眙宣传资料后专门开车来旅游,游玩后说,“盱眙旅游服务功能十分完善,自驾体验非常棒!”
向上向善好风尚
近年来,古称“善道”的盱眙紧紧围绕文明新风尚,挖掘善道文化,弘扬向上向善发展理念,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了80万盱眙人民的自觉行动。
仇集镇地处丘陵山区,很多留守孩子难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2016年起,仇集中学的老师们组建“山爸山妈”爱心团队,为每个留守学生配对1名“山爸”老师和1名“山妈”老师,组建1个“爱心家庭”。2019年,盱眙县文明办将仇集模式向全县推广。4年来全县3200余名“山爸山妈”用他们的真情与付出,在1900余名留守孩子成长路上提供了爱的陪伴。
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盱眙成立新思想通俗理论作品创传中心,创作了快板《党的十九大》、歌舞《雨山茶歌》等100多个通俗理论作品,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县525个志愿服务组织、673个文明实践点、37736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满足城乡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有滋有味享幸福
天泉湖镇凡岗,这个曾经的市定经济薄弱村,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工农业,2019年摘掉了“穷帽子”。如今,村里火龙果基地、樱桃园效益喜人,工业企业永康门业内机器轰鸣……
围绕决胜脱贫攻坚,盱眙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以前水质不好,很浑,还经常停水。”黄花塘镇黄花塘村王大妈拧开水龙头,对哗哗流出的清澈的自来水赞不绝口。在盱眙,像饮水安全工程这样得民心的工程很多,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农房改善,都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既是推进脱贫攻坚的坚定目标,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我在南京手术花了十几万元,办完各种报销,自掏腰包也就2万多元。”42岁的官滩镇建档立卡户祖红桃说,“多种多样的救助,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去年,盱眙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比例、财政兜底,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重保障”,让建档立卡低收入患者少花钱、少跑腿,人均自付住院费用不超过总费用的10%。
通讯员 田 敏 周 莹 高玉飞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志明
编辑: 严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