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口村猕猴桃基地航拍。周训贵 摄 |
“我们的使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奋精神全力拼,加油!加油!加油!”这位带领村民高呼产业口号的小伙子,是现任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支部书记张凌。
昔日的箐口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产业薄弱,一度成为“贫困落后”的代名词,是名副其实的省级深度贫困村。2015年以来,该村实施脱贫攻坚“酿蜜模式”,着力建设党建引领示范村、产业发展样板村、成果共享先行村,探索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的“箐口经验”。
这些变化得从张凌回乡说起。2010年,张凌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后,在贵阳市创办企业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事业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小山村,每年重要节日都回村看望家乡的老人孩子。可每次回家,看到家乡水电路讯不通,乡亲们守着传统农业天天在地里刨,成了他心头的一块心病,回乡势在必行。
经过多方考察,2015年12月,张凌回村,投资55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创业之初,因猕猴桃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多数农户不愿拿出赖以生存的土地来冒险。为此,他专门聘请了有多年种植经验的技师帮助管护,并挨家挨户承诺,“前期所需资金全部由我一人承担,产生效益后再提取总收益的20%进行成本回收。”逐渐被乡亲们认可。
2015年,箐口村第一批32户农户加入到猕猴桃种植行列,张凌成功种下猕猴桃300余亩。看着长势良好的猕猴桃幼苗,他仿佛看见了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曙光。2017年3月,箐口村村委换届,通过大家一致推选,他当上箐口村主任,为箐口村的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再一次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也开启了他的扶贫新征程。
“当时,村里只有三个村干部,加之我村贫困程度深、又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工作任务繁重,什么‘5 2’,‘白 黑’这些都是工作常态。”张凌介绍,“当时,为了让全村猕猴桃产业发展壮大,我们常常是夜半三更还在老百姓家做工作,第一遍不行就第二遍,第二遍做不通,就继续做第三遍,直到把老百姓的工作做通为止。”
“当时,有的群众不理解,指着我的脸说‘你在外面钱没赚够吗?还想回来打这些土地的主意’。”张凌感慨地说:“如今,我们的产业做起来了,基础设施做起来了,路通了、水通了、电通了、网通了。截止2020年,我们箐口村共种植猕猴桃1800亩,其中有1000亩已投产,预计收入在1300万左右,全村人均收入在11000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张凌的带领下,箐口村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完成医疗、住房、教育三大战役,箐口村和全县一道五年磨一剑,于2019年3月,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验收,成功脱贫。如今的箐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老百姓生活富裕。
就连曾经的钉子户张青全,如今也成了村里的猕猴桃种植大户。近日,正在邮局对猕猴桃进行打包快递的他笑得合不拢嘴:“当时我是不想种的,还在村里拍桌子打板凳,差点和大家打起来。后来我看到别人都在种,就试着种了一亩多点,没想到还可以,于是流转了土地扩大了种植规模,今年单是毛收入就有二万多。”
为了让村里的猕猴桃产业规范运营,张凌想尽了各种办法。如今,箐口猕猴桃依托党建引领,增加技术含量,打上了“沁口”商标,远销华南、东北等多个城市。同时,在村支两委和合作社的带动下,箐口村的“甜蜜事业”还在不断酿造,除猕猴桃外,还种植李子2200亩、茶叶1000亩,实现了户户有增收产业、人人有致富门路。(周训贵 钟欢)